中国十大权臣,诸葛亮是否名副其实?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229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权臣,通常指的是在封建社会中掌握国家政治、军事、财政大权,独揽朝政,甚至可以废立皇帝的大臣,以下是中国历史上被认为是十大权臣的人物:
- 伊尹:商朝开国元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中华厨祖,辅佐商汤消灭夏朝,为商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历事商朝商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君主五十余年,为商朝强盛立下汗马功劳。
- 周公:西周开国元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儒学先驱,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辅佐周武王姬发消灭商朝,建立周朝,周成王年幼即位,周公摄政,平定三监之乱,大行封建,营建成周洛邑,制礼作乐,还政成王,在巩固与发展周王朝的统治上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霍光:西汉权臣、政治家,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大司马霍去病异母弟、汉昭帝皇后上官氏的外祖父、汉宣帝皇后霍成君之父,历经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官至大司马大将军,汉武帝临终时,霍光被任命为大司马大将军和博陆侯,辅佐汉昭帝刘弗陵,汉昭帝死后,霍光立汉武帝孙昌邑王刘贺为帝,不久后便以++无道的理由报请上官太后废除了刘贺,立汉宣帝刘询,霍光前后共辅佐两位皇帝,摄政期间,权倾朝野,曾禁止宣帝亲信大臣出入皇宫,使得霍氏一门权倾朝野。
- 曹操:东汉末年权臣、曹魏政权的奠基者,曹操迎汉献帝至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建安十三年(208 年),进位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子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
- 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 年),奉命率军入川,于次年与刘备会师,夺得益州,继而又迫使益州牧刘璋交出政权,夺取汉中,章武元年(221 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事务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五次北伐中原,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终因积劳成疾,于建兴十二年(234 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境内),享年五十四岁,刘禅追谥他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 王导:东晋时期政治家、书法家,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王导出身于魏晋名门“琅邪王氏”,早年便与琅玡王司马睿友善,后建议其移镇建邺,又为他联络南方士族,安抚南渡北方士族,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后,任命王导担任丞相军咨祭酒,王导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政令己出,王导受宠信程度如同皇帝,时人称为“仲父”,他历仕晋元帝、晋明帝和晋成帝三代,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
- 谢安:东晋政治家、名士、军事家,太保谢尚从弟,谢安出身陈郡谢氏,早年不愿凭借出身入仕,隐居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与王羲之、许询等游山玩水,并教育谢家子弟,后谢氏家族于朝中之人尽数逝去,他才东山再起,历任征西大将军司马、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简文帝逝后,谢安与王坦之挫败桓温篡位意图,桓温死后,更与王彪之等共同辅政,在淝水之战中,谢安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为东晋赢得数十年的和平,战后因功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被迫前往广陵避祸,太元十年(385 年),谢安病逝,享年六十六岁,获赠太傅、庐陵郡公,谥号“文靖”。
- 高颎:隋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高颎出身渤海高氏,聪明敏捷,有器度,初仕北周,受齐王宇文宪重用,拜上开府仪同三司,大象二年,随上柱国韦孝宽平定尉迟迥叛乱,因功拜相,任尚书左仆射,封齐国公,开皇元年,高颎出任宰相,任内主持修订律令,精简地方机构,改革府兵制度,多次击败突厥,于开皇九年灭亡陈朝,拜为左领军大将军,他在隋朝建立和统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后因反对废太子杨勇并得罪独孤皇后,遭隋文帝猜忌,被免官为民,隋炀帝即位后,高颎恢复上柱国爵位,出任太常,大业三年,因议论朝政得失,为人告发,遭隋炀帝杀害。
- 秦桧:南宋初年宰相、奸臣,主和派、投降派的代表人物,政和五年,秦桧进士及第,中词学兼茂科,任太学学正,宋钦宗时,历任左司谏、御史中丞,靖康二年,因上书金帅反对立张邦昌,随徽、钦二帝被俘至金,为挞懒信用,宋高宗建炎四年,秦桧回到临安,力主宋金议和,绍兴八年,秦桧任宰相,前后执政十九年,历封秦、魏二国公,深得高宗宠信,绍兴二十五年,秦桧病逝,时年 66 岁,追赠申王,谥忠献,开禧二年,宋宁宗追夺其王爵,改谥谬丑,嘉定元年,史弥远执政后,又恢复其王爵和谥号。
- 张居正:明朝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嘉靖二十六年,张居正考中进士,隆庆元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后迁任内阁次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隆庆六年,明穆宗驾崩,年仅十岁的明神宗即位,张居正代高拱为首辅,当时明神宗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十年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 至四百余万",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万历十年,张居正病逝,享年五十八岁,赠上柱国,谥文忠。
就是中国历史上被认为是十大权臣的人物,在这些权臣中,诸葛亮是一位备受尊敬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以忠诚、智慧和廉洁著称,他在蜀汉时期担任丞相,为国家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虽然他没有掌握实际的皇帝权力,但他的影响力和地位在当时是非常高的。
诸葛亮可以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权臣之一,他的政治才能和领导能力为他赢得了广泛的尊重和声誉,他的故事也一直被人们传颂至今。
The End
发布于:2025-04-08,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