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孝子的故事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十大孝子的名字和他们的感人事迹,这些故事展现了他们对父母的深厚感情和无私奉献,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博主:alc554.comalc554.com04-07198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230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虞舜

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嚣,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汉文帝刘恒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 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曾参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闵损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仲由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郯子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老莱子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 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董永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槐荫改名为孝感。

江革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丁兰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名字故事
虞舜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汉文帝刘恒以孝闻名,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曾参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闵损继母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仲由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郯子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老莱子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 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
董永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
江革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
丁兰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

通过以上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十大孝子的共同点是对父母的敬爱和孝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孝道,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The End

发布于:2025-04-07,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十大排行网 - 网罗万象排行,助您明智决策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