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十大皇帝的印章

博主:alc554.comalc554.com04-01186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236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有 12 位皇帝,其中包括入关前的两位皇帝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在清朝的历史中,皇帝的印章是皇权的象征之一,代表着皇帝的权威和地位,本文将介绍清朝十大皇帝的印章,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1. 努尔哈赤
    • 天命汗之印:清太祖努尔哈赤在万历四十四年(1616 年)建立后金政权时所铸,印面 15.8×15.8cm,通高 14cm,重 2000 克,满文篆书,印面铸阳文满文篆书“天命汗之印”,印纽交龙,有二环。
    • 天命通宝:后金太祖努尔哈赤天命元年(公元 1616 年)所铸造,铸行量不大,存世较少,价格较高,天命通宝是在红铜上鎏金,正面用满文铸“天命通宝”四字。
  2. 皇太极
    • 宽永通宝背满文宝宁:清太宗皇太极于崇德八年(公元 1643 年)铸造,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后仍铸此钱,铸量较大,流通较广,宽永通宝背满文宝宁钱径 2.5 厘米,穿径 0.6 厘米,重 3.6 克。
  3. 顺治
    • 顺治通宝:清世祖顺治元年(公元 1644 年)所铸,顺治通宝是清代铜钱中较为精美者,面文楷书,直读,背满文记局,顺治钱按背文可分为五种,也就是“顺治五式”。
    • 大清受命之宝:皇帝之宝,青玉质,盘龙纽,通高 15 厘米,纽高 9 厘米,面文篆书,满文篆书阳文,左满文,右汉文,左边和右边是铸造这方玉玺的工匠的名字。
  4. 康熙
    • 康熙通宝:清圣祖康熙元年(公元 1662 年)所铸,康熙通宝有小平及当十大钱,钱文真书体,直读,除宝源、宝泉二局以满文纪局外,各省均以满汉字纪局名,穿左铸满文,穿右铸汉文。
    • 康熙御笔之宝:青玉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 2.8×2.8cm,通高 10.8cm,纽高 5.2cm。
  5. 雍正
    • 雍正通宝:清世宗雍正元年(公元 1723 年)所铸,雍正通宝钱形制规整而精美,雍正通宝始铸于雍正元年(1723 年),是继顺治、康熙后的第三代清钱。
    • 雍正御笔之宝:青玉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 2.8×2.8cm,通高 10.8cm,纽高 5.2cm。
  6. 乾隆
    • 乾隆通宝:清高宗乾隆元年(公元 1736 年)所铸,乾隆通宝铸于清高宗乾隆年间(1736-1795 年),绝大部分为小平钱,新疆红钱有部分当十钱,宝泉、宝巩发现有大钱,但应为开炉或后铸花钱,非行用品。
    • 乾隆御笔之宝:白玉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 2.8×2.8cm,通高 10.8cm,纽高 5.2cm。
  7. 嘉庆
    • 嘉庆通宝:清仁宗嘉庆元年(公元 1796 年)所铸,钱面文字"嘉庆通宝"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满文左"宝",右为满文铸造钱局名,如泉、源、苏、河、广等。
  8. 道光
    • 道光通宝:清宣宗道光元年(公元 1821 年)所铸,道光通宝形制特点基本与嘉庆钱相同,所不同者只是新疆际克苏、库车因缺少黄铜而开始铸折五当十升值平钱,这是清代虚值大钱的滥觞。
  9. 咸丰
    • 咸丰通宝:清文宗咸丰元年(公元 1851 年)所铸,咸丰通宝钱径约 2.8-3.3 厘米,重约 2.2-4.2 克,咸丰通宝面文“咸丰通宝”有楷书、宋体等多种书体,背有“宝福”、“宝苏”、“宝浙”、“宝河”、“宝蓟”、“宝直”、“宝晋”、“宝陕”、“宝巩”、“宝云”、“宝黔”等二十多个局。
    • 咸丰御笔之宝:白玉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 2.8×2.8cm,通高 10.8cm,纽高 5.2cm。
  10. 光绪
    • 光绪通宝:清德宗光绪元年(公元 1875 年)所铸,钱文楷书或楷兼隶,楷兼宋三体,背文满、回文记局、记年、记吉语,记批次等多种形式,光绪钱是中国造币史上首次引进西洋机制造币方法铸造的第一批中国样式(外圆孔方)的行用钱。
    • 光绪御笔之宝:碧玉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 2.8×2.8cm,通高 10.8cm,纽高 5.2cm。
  11. 宣统
    • 宣统通宝:清逊帝宣统元年(公元 1909 年)所铸,宣统通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位帝王的御制年号钱。

    是清朝十大皇帝的印章,它们代表了清朝皇帝的权威和地位,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The End

发布于:2025-04-01,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十大排行网 - 网罗万象排行,助您明智决策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